11月30日,《青岛新机场总体规划》(以下简称“总体规划”)获得中国民用航空局和青岛市人民政府联合批复。根据总体规划,青岛机场建设将于2016年全面开始推进,预计2018年安装调试、2019年验收转场,力争在综合交通、智慧机场、人文机场、绿色机场、特色商贸方面成为建设典范。到2025年,旅客吞吐量预计达3500万人次。
据悉,总体规划对青岛新机场飞行区规划、航站区规划、空中交通管制系统规划、货运区规划、机务维修区规划、消防及救援设施规划、工作区规划、供油设施规划、公用设施规划、综合交通规划等10个方面内容进行了详细规定。这将对青岛新机场今后发展和各阶段建设起到纲领性的指导作用,将为青岛新机场定位和未来百年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根据批复意见,青岛新机场总体规划为:近期规划用地面积1563公顷,2025年旅客吞吐量35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50万吨、飞机起降29.8万架次;远期2045年旅客吞吐量55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00万吨、飞机起降45.2万架次。
记者了解到,青岛新机场建设情况一直备受关注,自去年新机场正式启动建设,至今土地拆迁工作基本结束,航站楼将率先动工。目前,新机场涉及国家层面的批复全部结束,创造了国内干线机场审批的“青岛速度”。明年将推进新机场“主体攻坚”,全面开工建设。
目前,青岛新机场已全面进入建设实施阶段,率先动工的航站区施工将继续深化钢结构、金属屋面、幕墙设计方案并做好生产加工准备,同步推进主体结构建设,争取完成高铁、地铁非影响区域建设。启动飞行区建设,保证各标段间的界面协调,完成飞行区土方施工建设任务。GTC即综合交通中心方面,将完成国铁地铁部分结构施工并稳步推进其他区域基础施工。下一步,青岛新机场将按照“2015年开工建设、2016年全面推进、2017年主体攻坚、2018年安装调试、2019年验收转场”的建设规划,突出“综合交通、智慧机场、绿色机场、人文机场、特色商贸”五大特色,力争早日建成国内领先、世界先进的区域枢纽机场,打造形成集航空、铁路、公路、城市轨道交通于一体的立体综合交通中心,使其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强力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