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
隈研吾:不“显眼”的建筑才是好建筑
2015-11-24 14:48  点击:24

近期,由隈研吾设计建造的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开始了正式对外开放。这个建筑物依山而建,设计师特意没有对山体斜坡进行过度的切割,而是让建筑物如同群山的一部分一般,自然地延展开来。山脉、博物馆、茶园,自然地融为了一体。不显眼的建筑、不影响周围风土的建筑,是隈研吾一直追求的设计哲学。隈研吾在北京设计的Tea House,运用了高科技的空心塑料砖块为建材。这种建材具有隔热保温的功能,还具有很好的透光性。轻量的建材,也减少了对于原来的四合院老建筑的负担。对于隈研吾来说,不那么显眼,不会让人觉得傲慢的建筑,才是真正好的建筑。



1995年的时候,他开始写《败北的建筑》这本书,期望以此把自己的想法以及关于建筑的各种思考给逐渐地确定下来。在他看来,“败北的建筑”才是最好的建筑,这些不过分伟大,不那么显眼,不会让人觉得傲慢,在所处的自然以及人文环境中毫不突兀,存在感输给周围环境的建筑,才是最好的建筑。“我的建筑,会尽量使用当地的材料、传统工艺、职人师傅等元素,希望能够把一个新的建筑与当地原有的环境之间建立起各种关联性,这是我的建筑设计和施工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点。”在东京的繁华地带表参道,隈研吾设计的根津美术馆可以说是最体现他设计理念的作品之一。美术馆与有着上百年历史的巨大日式庭院毫无违和感地连接着,如同城市中的绿洲一般。站在美术馆内,你甚至很难相信自己是身处东京。而他为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设计建造的建筑物,也是他近期在中国的作品,我觉得是最和环境融为一体的作品。整个博物馆依山而建,隈研吾特意没有对山体斜坡进行过度切割,而是让建筑物如同群山的一部分一般,自然地延展开来。他甚至在当地找了许多民居的瓦片,配合当地的杉木等自然建材,将整个博物馆的外形、光影等各个细节都处理地很到位,博物馆、所处的整个山脉以及茶园自然地融为了一体。


B:传统手工艺和现代建筑设计,会有矛盾么?


K:我觉得并不矛盾。虽然对于很多日本现代建筑师来说,现代建筑就是要用混凝土、玻璃等现代材料制作,但是我觉得这个想法只是他们认定的死理。所以我只是把大家认定的死理给打破了而已。当我开始设计能够将两者融合在一起的现代建筑时,主流还是安藤忠雄设计的现代建筑。不过有趣的是,无论是批判的人还是赞扬的人,都没有,似乎大家都在保持安静,看着你究竟可以捣腾出一个什么东西。


B:当客人的需求和你的设计理念相违背的时候,你会怎么处理?你在中国也有不少的项目,比起日本客人,中国客人应该更喜欢“显眼”的建筑吧。


K:如果客人很希望做一个“显眼”的建筑,我一般不会很激烈地和他们起正面冲突,而是在关于建筑物的讨论中,慢慢地改变客人的想法,让他也赞同我的设计方案,这是我还蛮擅长的事情。我是一个不喜欢暴力的人,所以也不愿意很强硬地把自己的意见强加在谁的头上。安藤先生的时代,暴力的建筑可能是主流,当时的人们也认为,暴力的现代建筑才是好的建筑,但是,现在的时代,早已经不是暴力的时代了。而且我也一直认为,暴力的建筑是给人们带来麻烦的。中国客人比日本客人更喜欢显眼的建筑,这是一种文化上的不同,在理解的基础上也是可以慢慢说服和调整的。不过就算是文化背景相同的日本,客人们也都是会有着各种自己特别的喜好和要求的。


B:最近你在北京的Tea House项目中,用了不少高科技材料,这和以往崇尚自然建材的想法相悖么?


K:我其实并不是那么一味地追求自然建材,我不喜欢的是使用混凝土和铁等属于20世纪的传统建筑材料。这些材料,在和人的接触中,冰凉坚硬,一点都不温柔。但是比如塑料、木材等,既保证了采光等需求,又保证了人们在实际使用中与建筑接触时的“温柔度”。东京歌舞伎座的改造,前前后后花费了10年的时间。如何将这个凝聚了东京历史和文化的象征性建筑物改造成具有同样特质的新建筑,而且要和一栋29层的高楼融为一体,着实让隈研吾也绞尽脑汁。


B:在佳士得的《中国及亚洲当代设计》的活动中,你选了竹屋、笔和花瓶三样手工艺作品,以“Linving with Art”为主题手绘了一幅生活场景图,为什么会选这三样呢?


K:应该是这三样物件最能够让我联想起实际的生活场景吧。我是一个很喜欢在各种地方收集各种生活物件的人。因为工作的关系,可以说一年之中的一大半时间都是在各处工作和旅行。最近在安吉找到了一个竹子制作的虫笼,形状好看,手工也很好,我现在用来装药丸。还有在台湾,找到了一个竹子做的饭菜防虫罩,拿回日本后,我在里面放了去年在蒙古找到的羊毛毡制作的小羊玩偶,十分有趣。也因为这样的习惯,家里几乎放满了各种各样的东西。


B:无论多么不显眼的建筑,都还是能够被看到的,那怎么办呢?


K: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因为无论多么不显眼,完全消失这件事情是不可能发生的,所以,对于这个事实是否有完整的认知,就是一个关键的问题。我把这个称为“有罪的意识”,我一直是抱着“有罪的意识”在工作的。有意识和没有意识,是完全不同的。在日本,很多传统的木造建筑依山而建,几乎和周围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其实很早就做到了“不显眼”。我在设计和建造现代建筑的时候,希望通过运用当地的自然材料、传统工艺以及职人师傅等元素,与我设计的建筑物自然有效地融合在一起,做出“不显眼”的现代建筑来。虽然现代建筑和很多在地的元素可能会有冲突,但是我希望能够尽量自然地将它们融合在一起,以一种并非强硬拼凑的方法。这样的做法,会花很多的时间,但是却是我心甘情愿地去花费的。


B:你在不同领域的设计,设计理念是相同的么?


K:是的。我希望自己设计的东西可以有“轻盈感”,人们在并不那么大的房子里生活,但是生活得很舒适;使用的生活用品不那么花哨或设计感十足,但是功能性和视觉性的平衡感很好。一切都不以“伟大”和“显眼”为目的。我至今已经设计过建筑、首饰、庭院等等。希望接下来有机会能够设计衣物服饰。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