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漒

黄如福:新常态下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

俞漒 2016-02-24 发布   来源:建筑畅言网  浏览次数:24

“ 黄如福:各位领导、专家,大家好,非常荣幸今天有这么一个机会和大家共同探讨建筑行业的有关发展趋势。2015年已经结束了,新的一 ”

黄如福:各位领导、专家,大家好,非常荣幸今天有这么一个机会和大家共同探讨建筑行业的有关发展趋势。2015年已经结束了,新的一年已经开始了,新的一年刚刚开始,大家都非常关心经济形势和发展趋势,经济形势对于我们每个做企业的,无论是经济形势好不好,我们也要吃饭、做事。经济形势我们要适度的关心,但是作为企业、个人来说,是很难把控的。但是更应该,尤其是企业家,应该关心发展趋势,行业的发展趋势,如果说我们不掌握国家的发展趋势,不掌握行业的发展趋势,我们做事做的不对,可能就会被历史所抛弃。


过去一段时间当中,很多专家、领导、学者认为2016年建筑行业形势会好起来,为什么?因为过去一年行业里面出了很多政策,引导行业发展,引导行业发展趋势。还有一些人认为,我们即将出台的一些政策,对我们这个行业的发展是很有利的,比如说现在把工程结算作为工程竣工备案的必要条件,这个政策的出台,对于我们建筑企业来说就是很大的好事,现在很多省市已经开始推行这个政策,发布了这个制度,但是其他的大多数省市还没有发布这个制度。


如果说这个制度真的能出台,对我们这个行业拖欠工程款这块会有一些改进。另外一个制度是什么,担保制度,我们签订合同的时候,承包工程的时候。过去是一个卖方市场,我们的建设方往往包括我们的承包方要缴纳履约保证金,如果制度出台了以后,不仅仅是要求我们的乙方,建设工程的承包方缴纳工程的保证金,我们的甲方,建设方也要缴纳工程款支付的保证金。


如果说这个制度能出台,实际上对我们建筑市场的发展是有很大的好处的。有很多的领导专家作出这样的推论和判断,认为2016年的建筑业的形势会好起来,是基于这个方面的推论和猜想,但我个人认为,如果说这些政策真正的出台,对我们这个行业是有帮助,是有改进的,但是有一个时期,2016年能够完全执行这个政策,执行到位是有难度的,2016年的建筑形式是非常严峻的,对我们的建筑企业来讲是非常重要的考验时期。因为我们国家的发展趋势,我们的行业发展趋势已经告诉我们,2016年是困难时期,为什么这么说,我们都知道国家的发展趋势在有关政策近两年来所推出的,就是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由过去的高速增长进入了中高速发展的历史时期。从过去粗放式的发展方式转变为质量效益的发展趋势,另外一个发展趋势就是我们的经济结构从过去的增量扩能转变为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发展动力从传统的增长方式到必须开发新的经济增长点,这是我们国家这两年或者新的历史当中发展趋势,这就是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的新常态。这是我们国家大的趋势,这个趋势我相信哪一个企业家们必须牢记的。


具体到我们的行业,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我们的行业当中,首先我说几点,比较具体的问题,第一个是市场,现在房屋存量居高不下,现在的地方保护被打破,建筑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这是我们建筑市场的第一个特点。


第二个生产方式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有很多省市已经把工业化生产作为建筑业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制度来推进,有很多省市已经出台了这样的制度,也就是说我们传统生产方式正在向工业化的生产方式转变。


第三个,我们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通过这两年的政策,应该可以看到,过去由挂靠管理,承包管理正在向企业直营管理进行转变。挂靠经营管理的模式已经是穷途末路。


第四个,税制改革的到来,会对我们的经营方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尤其是挂靠方式将是死路一条,这是我们的建筑行业我举的四个具体的案例,来说明这个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


建筑行业的新常态究竟是什么样的?我个人认为至少有六个方面来规范我个人对建筑行业的新常态的看法:


1、投资的重点,从全面投资转向集中投资,也就是说从过去的投资是分散的,全面的,转向集中投资,尤其是民生工程,城市管网,铁路、公路、机场、能源、水利,海棉城市,这些是我们国家基本建设方面的投资的重点。尤其是铁公鸡,铁路、公路、机场,这是建筑行业的第一个新常态。


2、投资渠道从单一投资转向多渠道的投资。从单一投资渠道转向多渠道投资。


3、投资的方式从单一转向多元化。工程发包的方式过去是传统的发包模式,后来转变成工程总承包,BT、BOT,去年开始我们国家大力推进PPP模式,国家和民间资金共同建设项目,发包模式的转变,对我们的建筑行业,施工企业,承包商,你们的资金能力,你的融资渠道是一个极大的考验。


4、工程建设从过去的大干快上转向质量效益。现在是保证安全和质量的基础上,绿色、环保、节能,这是我们建设工程当中你要创造的一个发展方向。


5、企业资格从强调产值、机械设备转向注重企业人才,技术水平和管理创新能力。我们可以对比一下新老资质,有什么不一样,过去的资质就是强调你自己的生产能力和你自己的装备,现在强调的是人员,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


6、从企业自由经营转向依法经营。过去不管是谁,拿到项目都可以经营、生产建设,现在不行了,现在必须要依法经营,也就是说过去的工程分包、转包挂靠的经营模式必将退出历史的舞台。


这就是我们建筑行业的六个新常态,我个人的看法,可能还有其他方面的,供大家参考。


为什么说建筑行业出现了新常态,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是什么?从几个方面可以看出来:


第一、建筑市场,从过去建设部和国家发布的一系列文件看到,市场将会更加开放。07年的72号文件《施工总承包企业特级资质标准》这些对一个企业的要求非常高,现在不要求这个了,任何企业只要具备资质条件都可以生存,我们建筑企业的特级资质的门槛再一次下降了。


现在取消的是2014年159号文件,2015年20号文件和2007年72号文件。特大型企业,大项目可以承担,小型项目就可以承担,不管你是好企业还是一般性的企业都在一个平台上进行竞争,这是我们承接工程项目的界限和范围,放松了。


另外一个是什么,钢结构工程,无论是大小企业对工程规模有一个要求,特级企业钢结构60米以上的,跨度30米以上的,这些条件也放开了,大企业和小企业无论是规模大小,只要愿意干都可以干。原来企业可以选择五个类别的专业资质,现在只要有人,有专业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都可以取证,取证的范围更加宽泛了。


2015年的140号文件《关于推动建筑市场统一开放的若干规定》前面的具体的条条框框取消了以外,还专门发布了一个文件,从这些文件政策可以看到,我们的建筑市场将更加开放。我们的竞争更加灵活,我们所有的企业都在一个平台上进行竞争,这种竞争带来的结果是什么?就是优胜劣汰。行的就上,不行的就被人挤死,挤的里没有饭吃,挤的你没有活干,这就是我们的建筑市场,我们的建筑行业新常态当中,我认为我们的建筑市场提倡的是优胜劣汰的发展趋势。我们所有的企业家必须明白这样的发展趋势。这跟我们的经济环境没有多大的关系。


第二,经营方式,必须依法经营。工程的发包转包挂靠这一类应该退出了,尽管我们现在有一些企业还在打擦边球,还在做,但是必须要小心了。自从去年国家和建设部已经推出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文件,我们第一个文件可以看到《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方案的通知》;第二个文件,《关于开展严厉打击建筑施工转包违法坟包行为工作的通知》第三个文件《关于建筑工程转包违法坟包等违法行为认定查出管理办法》《第四个《建筑工业五方责任主体项目负责人质量终身责任制的通知》哪五方,建筑单位、监理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位和项目经理,这五方对一个建筑工程项目必须承担终身的责任,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说建筑行业从过去大干快上到现在转变成追求质量和效益的一个具体政策性文件的体现。


我们的建筑市场必须引发经营,我们的企业必须靠你自己的真实的本事,真实的能力经营,不能再去拿到一个工程,别人挂靠你,他去施工,收一点管理费,这样的时代已经不会再有了。


第三个大的发展趋势,具体的政策上国家如何引导,我们的建筑市场已经进入了一个依法监管的历史时期。首先从国家建设部的文件来看,第一个文件就是《全国建筑市场监管与诚信信息系统基础数据库的标准》《全国建筑市场监管与诚信信息系统基础数据库管理办法试行》通知,这两个,我们做建筑行业,做工程的往往不太关心,好象这个跟信息化有关系,跟我们做工程没有多大的关系,实际上这两个文件的出台对我们建筑行业的监管是对我们来说布下的天网,所有的企业,建筑行业,所有的工程项目,所有的项目经理,所有的建筑师都在这个网下。这是一个什么网,是四库一平台,企业的基本信息,只要是建筑行业的企业,任何一家企业都在这个网上,都在这个库里面,企业什么资质,什么时候申报的,你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所有的注册资本金,你的注册地等等,一切企业的信息,包括你过去的诚信记录都在这个里面,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人员的信息,你这个企业有多少的建造师,工程师,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谁谁,他们的身份证号都在里面。这是企业的人员信息,还有企业承接的工程项目的全部信息都在这里面,承接工程的项目信息,很多人会问,全国那么多的项目,我这个企业也有那么多的项目,少则几百,多则上千,这个数据库里面怎么管呢,你在承接工程项目的时候,必须办一个开工许可证,在办开工许可的时候,政府部门已经把项目的信息录入到数据库里面。这个项目经理是谁,工程管理是谁,项目的主要的信息都在这里面,不用你操心。如果说你在办理开工许可的时候,你申报的项目技术负责人,很快网上就可以查出来你的项目经理在其他项目上有没有使用。如果一反映出来,你这个开工许可就办不下来了。


还有诚信信息,过去你这个企业,尤其是建筑方,施工方,过去的安全质量发生过什么问题没有,这一系列的诚信信息只要地方质量检查部门查到了之后,马上记录了这些信息 。


这就是四库,同时还和什么东西连接呢,和全国的工商税务社保部门联网,你这个企业的员工是不是缴纳社保了,很快就可以得出结论。这个数据库,全国各个省在做,省里做完了建设部做了一个大联网,这个对我们建筑行业的监管将来真是天网恢恢。


前几天我看到北京注销了100多家小型企业和实力不济的企业,全国各省市其他地方也有,两年行动今年是重要的一年,2015年下半年开始,2016年一年,2017年上半年到10月份结束,现在各个省市正在组织有关的监察人员深入到工程项目,企业进行调查、监督、检查。


这是沈阳的一家企业,你查出来之后,发现任何问题,给你三个月的整改期,如果三个月达不到,注销你的资质。


建筑行业是不是主要是建设部在管,其他的部门管吗,一样在管,水利部、交通部,2015年都发布了他们部里的文件,严格企业的诚信管理,对主体信用评价制定了一系列的办法,比如说有挂靠、围标,转包等行为的企业一律降为CCC,三年内不得升级。可以看到我们国家的建筑行业,监管方面力度是非常大的。


第四个,今年还没有开始营改增的行业和领域,应该全部完成。银行、证券、建筑行业难度比较大的,没有开始营改增的这些行业和领域在今年要全部完成。这个政策一出台,对我们建筑行业最大的冲击就是我们的挂靠经营,这样的一种经营模式,如果真的营改增实现,我们所有的企业挂靠经营就是结束之日,关于营改增的具体的方法就不讲了。


国家2015年12月24日发布了一个文件《深化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方案》有三点非常重要:


第一,2016年基本实现税务省能通办,之016年实现所有的发票网络化运营,从源头上有效防范逃骗税和腐败行为,2017年基本实现跨区域经营企业全国通办,实现网上办税。


第二,建立促进诚信纳税机制,对那些不诚信纳税的企业当事人进行严格的管理。


第三,对重点税源的企业进行重点的轮查制度。


行业的政策对我们建筑行业的大的影响,这就是我要说的,我们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这是在政策引导下所产生的一个建筑行业的趋势。但是我们建筑行业在这样的发展驱使下,我认为有很多企业确确实实在这些政策下,已经倒下了,不仅仅是小企业,还有一些大企业,特级资质的企业,但是我认为我们建筑企业是定单型的企业,你不找死,他不会轻易的死掉。我们拿到定单再生产。


我们看一下那些企业为什么会死。温州和宁波的一家特级企业还有一些中小型企业,为什么会死。出现这个问题我想主要是心态出现了问题,都去赚快钱,赚容易赚的钱而产生的,我总结出来,这些死的企业无外乎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个是竞争死,第二个是集资死,第三个是关系死。经死在我们的建筑行业当中,任何行业当中都属于正常死亡,但是这种正常死亡是不是正常,我们必须要自己把握,那些保养的好的,有养生之道的人为什么能够长寿,企业也一定要注意养生之道。集资是什么,现在建筑行业资产负债率全国最高,我们的国有企业至少是80%以上,应该说90%的大型建筑企业超过了85%的资产负债率。如果企业能够把握住自己,做能力以内的事情,不做借钱来做的事情,这个不会轻易的死掉,过去都是借钱买地然后炒房子,这些企业才死掉了。第三个是关系死,不想通过自己正当的劳动,通过自己的实力到市场上打拼,通过旁门外道,通过脱关系,拉关系走后门来承接工程,这样的现在反腐败,这个形势下还可以走下去吗,你企业都没有自己的生产经营能力,市场经营能力,还能行吗,肯定是不行的。作为一个企业如何掌握这三种死法,你就知道怎么一个活法,我希望我们所有企业可以活的更好。在现在这种大的环境情况下,我们的经济下行,发展趋势和国家受行业政府政策引导下所产生的发展趋势隐藏的风暴,我们必须要创新,没有新的思路就没有出路,有了思路才能转型,才能升级,对于我们传统的企业来说,一般的企业要转型是非常困难的,对于企业没有考虑好,没有新的思路和方法,千万不要轻易转型,但是你应该做的一个事情,你必须升级,把你的企业升级起来,做好你自己,做好你的看家本领,打造企业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这是我们需要做的事情。


尤其是现在的困难时期,建筑企业必须学会抱团取暖,构建建筑企业的联合舰队,形成产业链,提高竞争能力。


我今年花了三个月的时间调查了一个区域级的城市,这个城市当中大大小小的建筑企业750多家,但是这750多家企业包括三级企业二级企业和一级企业,总产值加起来还赶不上中建五局的年产值,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我们这些企业太小了,能力太弱,无论是你的技术水平,管理能力,还是市场开拓能力。远远不够,750多家企业加起来的人数还没有加,但是这样的一个地区级的企业,赶不上中建五局年产值。如果现在的这样环境下,建筑市场开放了,在一个平台上进行竞争,如果还不抱团取暖,你还有生存之地吗


我建议五各方面:建立企业战略研究和智慧中心;打好人力资源战役,抢占制高点;,打造企业平台,布局市场;创新市场,外抓市场,内抓管理,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建立核心技术,打造企业品牌,提升企业竞争力。


为什么要成立企业的战略研究和指挥中心,现在的企业管理模式导致总部管理模式非常薄弱,但是作为企业必须做好三件事情,第一,认清形势,国家和行业的发展趋势是什么。第二,你自己的发展方向是什么;第三,建立一个好的团队。如果一个企业把这三件事情做好了,你这个企业是一定能够渡过这个难关的。


人力资源方面。现在很多企业在这样的管理模式下,由过去挂靠经营转向企业直接管理、直接经营下,显得我们的人力资源非常的薄弱,非常不足。现在我在这个企业里面,当项目经理,管一个项目,这个企业里面的人非常少,我从学校招来的一批大学生,组建的项目管理团队。我们现在很多企业连在一个企业里面组织几个完整的自己的直营项目管理团队都非常困难,你组织两三个,还能组织五六个吗,没有人的。你看看我们企业,资质要求我们必须要有人,我们的项目管理必须要有经理,工程师,八大员。传统的生产方式比较向工业化的生产方式发生变化了,人才必须要储备好。


现在是各种思想、管理模式最乱的年代,也是机遇最好的年代,强者独领风骚,弱者退出江湖,表面上看市场在洗牌,实际上背后洗的是人。


我们必须打造好企业平台,很多人抱着侥幸的心里说国家会把资质取消,或者淡化资质管理,我认为不管怎么样对任何一家企业来说,原来是什么样,现在还是什么样。大家都是同等的,条件都是一样的,你有能力就可以竞争过别人,总体来说,我们的企业必须外抓市场,内抓管理,市场是什么,我们因为过去挂靠经营模式,我们的市场经营能力非常的薄弱,这是我们企业现在在承接市场,在市场竞争上面每每遇到困难。


作为一个企业,应该搞好五次经营,市场经营;实施策划;工程项目采购管理;第四个就是实施,最后是项目的收尾管理,如果把五次经营搞好了,承接一个项目对于直营项目来说,效率非常高。


今年的市场下滑的时候,我们承接项目的合同额下降了,但是企业效率上升了,经营管理模式在发生变化。


企业管理上必须要进行顶层设计,必须有好的思想,首先必须来自于企业家,企业家首先要转型,必须要有新的思想,这是企业的动力,企业软件,这才是企业的高瞻远瞩的来源。


战略转型升级,然后制定一系列的配套政策措施,组织转型、营销转型、生产转型、研发转型、运营转型。最后我们要用文字的东西,用制度和企业文化固化下来。最后为了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我们要用信息化重新定义我们的企业,信息化现在是大趋势,如果一个不能很好的利用信息化,企业迟早完蛋,信息技术千万不要轻视他,这是我们企业发展紧跟时代非常重要的一步。


企业竞争,比的不是发展速度,看谁发展快,而是比的谁活的时间更长。


企业发展的关键不是判断宏观经济形势,而是判断国家行业发展趋势,如何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发展的好的企业,首先是紧跟趋势,在变革时期,比的不是规模大小,而是反应速度的快慢,在这个时期即使你很聪明,很努力,但是你干的事情不做趋势上,不再风口上,你再聪明,再努力,规模再大,也飞不起来。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你有的别人没有,大家都有,无论你多强都不是你的核心竞争力,如果你能,别人能能,便是无能,所谓能,一定是永远立足于自己,而独有的能力。


这就是我今天演讲要给大家说的几点,这些我这是年来在行业里面的一些心得,体会,谢谢各位。

本文隶属于专栏

大话建筑

大话建筑

和你一起大话建筑、室内、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等相关故事!

关注专栏

风格制定
顶部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