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漒

广东文学馆落户大学城

俞漒 2016-01-29 发布   来源:建筑畅言网  浏览次数:25

“ 有观点认为,绿顶红墙建筑体量太大看起来很壮。广东文学馆将落户大学城,总建筑面积高达4 .6万平米,内设收藏馆、展览馆、影视报 ”

有观点认为,绿顶红墙建筑体量太大看起来很壮。广东文学馆将落户大学城,总建筑面积高达4 .6万平米,内设收藏馆、展览馆、影视报告厅等。该规划日前已经通过市规委会的审议。



落户大学城增添人文气息


广东文学馆现已被纳入《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11-2020)》和《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重大标志性文化工程建设”项目和“重大文化事业”项目。


根据此次规划,广东文学馆选址大学城,红线内部目前为空地,东侧为星汇文翰住宅区,西侧为绿地,南侧有1栋商业综合楼。广东文学馆主要功能包括文学典籍收藏、广东文学名家名作展示、文学国民阅读基地等。


对此广州市长陈建华表示,广东文学馆选址也选了很多地方进行比对,最后落在大学城这个地块。文学需要影响青年,而大学城有20万大学生,因此选址落在此处还是对口的,也增添了大学城的人文气息。


根据项目建设书,广东文学馆项目总建筑面积约4 .6万平方米,需要规划建设收藏馆、展览馆、专题珍典资料阅览厅、国际文学交流中心、小珍典文学作品影视报告厅、文学创作工作点(含创意工作室)及相关附属配套用房等。广东文学馆还将在地下一层设餐厅、收藏库房和影视报告厅。


对大学城周边交通影响不大


广东文学馆选址与星汇文翰隔着风茂街。在规委会上,有专家提出,风茂街本来就很窄,建议文学馆建设时要退缩一点,这样视觉和交通都会更好。


广州市住建委建议,交通方面应重点评估对外环路/风茂街、中环路/风茂街的影响,并明确这两个交叉口未来是否需将无信号控制改为有信号控制。现状风茂街公交站经停两条公交线,建议评估公交剩余容量,并明确将公交站改为港湾式,减少对路段的影响。


对此,规划部门回应,经过测算,新增建筑面积产生的交通量较小,对外环路、中环路的交通影响处于可接受范围;结合未来公交容量增长情况,适时将公交站调整为港湾式站点。


委员批造型太没气质


由于文学馆目前的选址地块正好在都会区生态廊道中,如何处理建设和生态的关系也成为重点。


对此,规划方案有相关表述,根据生态廊道用地准入要求,广东文学馆项目是文化设施类建筑,属于适宜类;根据建设项目管控要求,生态廊道内的容积率和建筑高度已形成一定控制要求,下一步工作应完善生态廊道规划,与控制性详细规划对接。


不过也有专家不赞成方案选址,认为广东文学馆是外来单位,且位于东部生态廊道里面大学城中轴绿带的关键节点,而大学城规划时就定位绿带主要安放低层低密度的、为大学城服务的公共设施。因此建议将其调整到生物岛等其他区域。


此外,还有不少专家认为广东文学馆现有两个建设方案都很“没气质”,体量太大看起来很壮,甚至更像变电站而不像文学馆。“整个大学城设计都是很自由的,文学馆更应该是有很多空中平台可以相互渗透的风格。”他建议,应该研究整个大区块建筑的风格协调,而不是以建筑个体来进行考量。

本文隶属于专栏

大话建筑

大话建筑

和你一起大话建筑、室内、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等相关故事!

关注专栏

风格制定
顶部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