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漒

武汉万达秀场利用BIM建起 “红灯笼”

俞漒 2016-01-29 发布   来源:建筑畅言网  浏览次数:21

“ 万达武汉秀场依靠BIM技术强大的虚拟建造功能,提高了万达和其它协同单位对整个实施过程的参与度,减少施工风险,提高了项目管理 ”

万达武汉秀场依靠BIM技术强大的虚拟建造功能,提高了万达和其它协同单位对整个实施过程的参与度,减少施工风险,提高了项目管理水平。由于万达武汉秀场的复杂程度远超一般建筑项目,已不能用传统方式进行工程策划、设计、实施管理工作。项目团队借助BIM技术搭建信息共享平台,统筹各参与方的工程需求,不仅将BIM技术作为管线综合和深化设计的工具,而且进一步将BIM技术应用于施工实施阶段,为项目的整体管理提供了有效支持。这种尝试不仅拓宽了公司现有业务范围,在国内的BIM技术应用领域也无疑是具有开创性和前瞻性的。位于武汉的万达汉秀剧场建筑面积8.6万平方米,地下3层,地上1层,局部8层,设有2,000个座位,并有VIP专属通道与坐席。汉秀剧场创造多项世界文化之最:世界投资额最大的演艺剧场;世界首个可结合剧情升降、移动、倾斜、错落无限变化的梦幻舞台;世界首个能移动、旋转、升降的观众坐席;世界首台可飞行移动的LED巨型屏幕;世界上最大的舞台表演水池,长58米,宽32米,深10米;世界上难度最高的舞台节目,包括24米的高台跳水表演。如此复杂的单体建筑在国内尚属首例,尤其对剧场内用到的特种设备,如升降舞台、升降座椅、旋转座椅等,需要由万达直接进行发包和管理,并且特别需要在项目总承包及各特种设备承包商间进行多方协调,保证工序在实施过程中的合理穿插。


在此项目中,不仅依靠成都BIM团队建立的模型提供了一个可视化平台,BIM技术更起到了一个管理工具的作用。项目团队根据万达管理的特点,派驻了经验丰富的现场工程师进行BIM管理应用的实践,主要服务内容包括创建4D进度模型,以及依照4D进度模型的技术方案优化。应用BIM技术进行施工阶段的项目管理辅助,是实现项目数字化管控的有益尝试;依靠BIM技术强大的虚拟建造功能,提高了万达和其它协同单位对整个实施过程的参与度,减少了后期的施工风险,提高了项目管理水平。武汉万达秀场是万达集团与弗兰克·德贡娱乐集团倾力合作,联袂打造的世界顶级舞台秀场。万达秀场采用新颖独特的表现手法,通过精心推敲的外观和合理设计的功能布局,将浓郁中国元素与现代科技巧妙融合,以中国传统“红灯笼”形象矗立于武汉美丽的东湖之滨、水果湖畔。武汉万达秀场方案由全球杰出的设计大师马克·菲舍尔先生主创。秀场总面积约8.6万平方米,主要由2000座的观众厅和干湿表演舞台、前服务区、后服务区和机械设备区组成。观众座席由旋转观众席和升降观众席组成。舞台表演区由逾万立方的带水中升降台的表演水池,带升降台的干区舞台,三轴运动的机械臂LED巨屏,大型飞行特技桁架,双层满布悬挂栅顶,四层地下设备层等组成。万达秀场的建筑造型和内部空间非常复杂,如何将内部空旷、功能复杂、造型别致的红灯笼剧场设计并建造起来,结构工程师着实不容易。以下就为大家揭密这座红灯笼剧场的结构是如何设计和建造的。

本文隶属于专栏

大话建筑

大话建筑

和你一起大话建筑、室内、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等相关故事!

关注专栏

风格制定
顶部色彩